当前位置:首页 > 旅游攻略 > 正文

他们仨我们俩是什么

他们仨我们俩是什么

钱钟书杨绛一家:寻常又不寻常的知识分子家庭 《我们仨》是杨绛先生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,记载了老一辈知识分子家庭的悲欢离合。主角是一家三口,甚至连父母,女婿的篇幅都没有很...

钱钟书杨绛一家:寻常又不寻常的知识分子家庭

《我们仨》是杨绛先生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,记载了老一辈知识分子家庭的悲欢离合。主角是一家三口,甚至连父母,女婿的篇幅都没有很多。1997年,女儿钱瑗因病先他们而去。1998年,钱钟书逝世,四年后,杨绛92岁高龄,忆往昔,逐字逐句结成这本回忆录。

杨家是江苏无锡当地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。这和同为无锡人的钱钟书家差不多,钱钟书的父亲是文史大家。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是维新派,美国大学的法学硕士。父亲对杨绛特别钟爱,因为她极为聪明,且爱好读书学习。杨家是新式家庭,没有一点重男轻女。

” 钱钟书是我从内心深处敬仰的知识分子,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天才和成果,而是他的人品。自古中国文人穷酸,能如钱钟书一家子这般坚贞无二少也。22岁时认识21岁的杨绛先生,23岁与杨绛先生订婚,25岁与杨绛先生结婚并同船赴英留学,27岁当爸爸。一家三口在后来的60多年时间里相助相扶,相濡以沫。

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《我们仨》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个学者家庭不同寻常的温暖与和谐。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,学者往往给人以严肃、认真的形象,但杨绛先生笔下的这个家庭,却充满了欢声笑语和生活乐趣。钱钟书、杨绛以及他们的女儿钱瑗,三人之间不仅仅是亲人,更是彼此最亲密的朋友。

暴雨未至,我却入了杨绛先生的梦

看到这里时,因为困意又一次袭来,我已经有些在梦里了,开头的这句话看在眼里,却没有入心。以至于,接下来讲的古驿道的梦,我信以为真,读着读着便入了她的梦。

我坐在锺书床前,握着他的手,把脸枕在他的床边。我一再对自己说:“梦是反的,梦是反的。”阿圆住院已超过一年,我太担心了。 我抬头忽见阿圆从斜坡上走来,很轻捷。她稳步走过跳板,走入船舱。她温软亲热地叫了一声“娘”,然后挨着我坐下,叫一声“爸爸”。

杨绛先生曾写过:“入了心的人,见与不见都会想念,动了心的情,分与不分都会惦记,嘴可以逞强,心却不会撒谎。”这句话蕴含着对情感的深刻理解。“入了心的人,见与不见都会想念”:杨绛与钱钟书的爱情便是生动诠释。
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