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要先签名在加密
- 科技动态
- 2025-11-11 21:26:23
- 3
.png)
请阐述加密、认证、公钥、签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加密保护数据的机密性,认证验证用户的性,公钥用于加密和验证签名,而签名则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来源的性。两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。...
请阐述加密、认证、公钥、签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
加密保护数据的机密性,认证验证用户的性,公钥用于加密和验证签名,而签名则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来源的性。
.png)
两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。 公钥和私钥公钥和私钥就是俗称的不对称加密方式,是从以前的对称加密(使用用户名与密码)方式的提高。在现代密码体制中加密和解密是采用不同的密钥(公开密钥),也就是非对称密钥密码,每个通信方均需要两个密钥,即公钥和私钥,这两把密钥可以互为加解密。
公钥:在RSA加密算法中,公钥是公开给所有人的,用于加密信息或验证签名。私钥:私钥是保密的,只有持有者自己知道,用于解密信息或生成签名。加密与解密 加密:使用公钥对信息进行加密,目的是防止信息泄露。加密后的信息(密文)只有持有对应私钥的人才能解密。
公钥:是公开的密钥,用于加密信息。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公钥来加密信息,但只有持有对应私钥的人才能解密。私钥:是保密的密钥,用于解密信息和签名。私钥的保密性至关重要,因为它是验证信息性和完整性的关键。加密:过程:使用接收者的公钥对信息进行加密,生成密文。
加密旨在防止信息泄露,而签名则是为了防止信息被篡改。RSA算生成一对公钥和私钥,公钥可以公开给他人,而私钥则需要自己保留。尽管公钥和私钥都可以用于加解密,但由于用途不同,公钥加密称为加密,私钥加密称为签名。私钥加密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信息被篡改,而不是为了防止信息泄露。
为什么数字签名以后再加密而不是先加密再进行数字签名?
1、信息发送者把信息本身和已签名的信息摘要一起发送出去。信息接收者通过使用与信息发送者使用的同一个单向散列函数(HASH函数)对接收的信息本身生成新的信息摘要,再使用信息发送者的公钥对信息摘要进行验证,以确认信息发送者的和信息是否被修改过。
2、数字签名和数字加密的过程虽然都使用公开密钥体系,但实现的过程正好相反,使用的密钥对也不同。数字签名使用的是发送方的密钥对,发送方用自己的私有密钥进行加密,接收方用发送方的公开密钥进行解密,这是一个一对多的关系,任何拥有发送方公开密钥的人都可以验证数字签名的正确性。
3、一个远程客户可以先存100元,然后拦截传输结果,再传输(a,b3),这样他就立刻变成百万富翁了。 不可抵赖。在密文背景下,抵赖这个词指的是不承认与消息有关的举动(即声称消息来自第三方)。消息的接收方可以通过数字签名来防止所有后续的抵赖行为,因为接收方可以出示签名给别人看来证明信息的来源。
4、这样就保证了报文的不可更改性。将该报文摘要值用发送者的私人密钥加密(对明文进行解密完全没问题,会得出一个不可读的“明文”),然后连同原报文一起发送给接收者,而“加密”后的报文即称数字签名。
常用的签名算法
签名算法有多种,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签名算法:RSA签名算法:RSA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公钥密码体制,可用于数字签名。它基于公钥和私钥机制,签名方使用私钥对消息进行签名,验证方使用公钥验证签名的性。RSA算法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。ECDSA签名算法:ECDSA是一种基于椭圆曲线密码学的签名算法。
其中DES属于对称加密算法,EDI不属于加密算法,RSA与DSA均属于非对称加密算法,它是第一个既能用于数据加密也能用于数字签名的算法。它易于理解和操作,且安全性较高,颇为常用。
RSA数字签名算法主要包括MD和SHA两种算法,例如MD5和SHA-256等。MD算法:最常见的是MD5加密算法,全称Message-Digest Algorithm 5(信息-摘要算法 5),是散列算法的基础原理。MD5算法输入任意长度字符,输出固定长度128位的算法值。
在加密算法中,椭圆曲线签名算法(ECDSA)是区块链等技术的基石。本文将以简单易懂的方式介绍这一算法,尽量不涉及大量公式,直接利用证明结果。 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对称加密:双方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,效率高,如AES加密算法。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hoaufx.com/ke/148953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