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到山下宿静到月中行表达的什么情感
- 教育资讯
- 2025-11-12 21:50:15
- 2
.png)
山下宿原文|翻译|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1、山下宿 [作者] 白居易 [朝代] 唐 独到山下宿,静向月中行。 何处水边碓,夜舂云母声。《山下宿》作者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...
山下宿原文|翻译|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
1、山下宿 [作者] 白居易 [朝代] 唐 独到山下宿,静向月中行。 何处水边碓,夜舂云母声。《山下宿》作者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(772~846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河南新郑(今河南郑州新郑市)人,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
.png)
2、山下宿原文: 独到山下宿,静向月中行。何处水边碓,夜舂云母声。
3、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原文|翻译|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[作者] 李白 [朝代] 唐代 我宿五松下,寂寥无所欢。 田家秋作苦,邻女夜舂寒。 跪进雕胡饭,月光明素盘。 令人惭漂母,三谢不能餐。
南朝诗人王籍以动衬静的名句
南朝诗人王籍的《入若耶溪》:艅艎何泛泛,空水共悠悠。阴霞生远岫,阳景逐回流。蝉噪林逾静,鸟鸣山更幽。此地动归念,长年悲倦游。其中“蝉噪林逾静,鸟鸣山更幽”两句被称为“文外独绝”。《梁书?文学传》有这么一段记载:“籍除轻车湘东王谘议参军,随府会稽。郡境有云门天柱山,籍尝游之,或累月不反。
以动衬静描写景物的诗文典范为南朝诗人王籍的《入若耶溪》中的“蝉噪林逾静,鸟鸣山更幽”。诗文内容:这两句诗通过“蝉噪”和“鸟鸣”这两种动态的声音,反衬出林间的静谧和山中的幽静。蝉的鸣叫和鸟的啼声,本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声响,但在此处却被诗人巧妙地用来突出环境的宁静。
《入若耶溪》是南朝梁王籍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。诗写作者泛舟若耶溪的所见所闻,并蕴含长久长久羁留他乡的思归之念。诗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,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,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,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林泉美景,不禁厌倦宦游,产生归隐之意。
以动衬静的句子有:南朝诗人王籍的《入若耶溪》:何泛泛,空水共悠悠。阴霞生远岫,阳景逐回流。蝉噪林逾静,鸟鸣山更幽。此地动归念,长年悲倦游。王维《山居秋暝》: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
南朝诗人王籍的《入若耶溪》中,“蝉噪林逾静,鸟鸣山更幽”两句被赞誉为“文外独绝”。这里的“蝉噪林逾静,鸟鸣山更幽”,并非直接描写山林的静谧,而是通过蝉鸣和鸟叫,反衬出山林的幽静。《梁书·文学传》中记载,王籍曾游览若耶溪,赋诗云:“蝉噪林逾静,鸟鸣山更幽。
南北朝时期,诗人王籍创作的《入若耶溪》不仅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叹,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意境,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佳作。首句“艅艎何泛泛,空水共悠悠”,描绘了一叶扁舟在清澈的溪流中缓缓前行,天空与流水融为一体,悠长而宁静。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hoaufx.com/jiao/1490998.html